税斋志异——故事而已
编辑前言
笔者近日准备写一篇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因为认识了不少建筑企业老板,都反映税负太重的问题,而建筑企业一般纳税人确实存在无法取得进项或者进项较税率低的问题。
但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反映的皆是营改增以来建筑业税负大幅降低。特别是总局引用工人日报的《税收数据显示小微企业税负进一步减轻》一文指出建筑业小微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税负为1.67%,从数字上看是低于之前营业税的3%的。
笔者相当困惑与迷茫,我的《中国建筑业涉税风险分析报告与对策》都写了半个多月了,重点是吐槽拿不到进项票,然而现在的形势却不是小好是大好。那两万多字的底稿怕是只有成为赛博碎屑的命了。
但如果不写点什么,又不太对得起我“挑刺王”的称号。
那就写篇故事吧,博衮衮诸公一笑也算功德一件。
以上算是前言,水字数专用。
一、山雨欲来
黄会计的机械键盘沾了层油灰,噼啪声里总夹着黏腻的尾音。他推了推断腿的老花镜,工作表上红色标注的单元格像一串没熟透的山楂果。
“李总您瞧瞧,上月光砂石料就占三成支出,开票的不足一成。”他把账本往包工头面前一推,老式吊扇在头顶摇头晃脑,吹得纸页哗哗响。
包工头老李跷着二郎腿,凉鞋带子断了一根,大脚趾从破洞里钻出来透气。
“要票?行啊!”他嘬着牙花,“河沙每吨加六块,碎石加三块五……”
“但不要也不行,城西老张家刚被罚了几十万,听说是没法证明业务真实性?”
窗外忽然传来“突突”的摩托声。小王支好车,公文包在太阳底下泛着人造革的油光。
“李总,上回说的劳务票补上了吗?”他抹了把汗,蓝制服后背洇出盐渍,“现在推行电子发票,区块链技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老李的褶子脸绽成朵菊花:“领导辛苦!喝口茶歇歇脚?上好的铁观音,朋友从安溪捎的...”
小王像被火燎了似的跳开:“现在都是大数据监控!您去年给工人发工资用的现金吧?汇算清缴数据和个税申报对不上,系统自动预警...”
蝉鸣突然刺耳起来。黄会计盯着墙上"诚信纳税模范单位"的铜牌,落款日期还在营业税时代。
二、纸上乾坤
文化产业园三楼会议室冷气开得足。戴金丝眼镜的年轻学者敲着投影仪:“根据总局数据,建筑业增值税税负下降近半——从二零一六年营改增前百分之三大幅下降到今年的百分之一点六七,惠及九成以上小微企业...”
PPT上的柱状图红绿交错,像排列整齐的冰糖葫芦。
后排打盹的张老板突然惊醒:“放屁!”他脖子上金链子晃得人眼花,“老子去年缴税近百万元,今年才过中秋就追平去年水平!”满场目光聚过来,他反倒挺直腰板,“在座哪位爷的工程款是按时结的?材料商天天堵门要现钱,我要专票他给收据。你们只看到账面上的税负下去了,我多花的钱你们真看不到?”
主持人连忙关掉麦克风里的杂音:“请遵守会场纪律!我们接着看下一组数据...”
屏幕切换到某建筑集团报表,抵扣率超过八成。
前排穿西装的中年人扶了扶胸口的名牌——xx建工集团财务总监——慢悠悠开口:“我司通过集中采购平台与正规供应商合作...”
张老板在底下和邻座咬耳朵:“他家小舅子就是水泥厂老板,这买卖做得...”
散场时下起太阳雨。张老板在停车场堵住学者:“您调研过工地吗?知道现在绑钢筋的小工日结多少钱?”
学者抱紧公文包往车里钻:“我们主要参考统计局抽样...”
车窗升起瞬间,飘出一句“夏虫不可语冰”。
三、江湖把式
夜市大排档飘着烤腰子的焦香。老李给老赵斟满啤酒:“赵哥,这新系统真要人命呐!前天开张专票,老黄不知道哪根筋打错了,忘了备注,刚红冲重开电话就来了,让马上交说明...”他比划着,“这么厚一摞材料!”
老赵啃着鸡爪含糊道:“教你个乖,去城东找‘王会计事务所’。”油手在桌上画了个圈,“他们专做这个,去年帮建材城老周做了个‘业财融合’,立竿见影。”
隔桌两个年轻人突然提高嗓门:“咱们开发的智能APP,通过AI自动匹配优惠政策...”穿格子衫的推了推眼镜,“只要导入银行流水,自动生成最优方案。”同伴补充:“已经拿到天使轮投资,准备进驻创业孵化园。”
老李听得入神,烤韭菜凉了都没察觉。老赵嗤笑:“十年前我陪领导去参观‘金税工程’,那机房有足球场大。现在倒好,手机都能查税了。”
他忽然压低声音,“上月查获虚开发票案,犯罪团伙用RPA开票...”
“啥智能时代,我们搞实业的还是干不过这些皮包公司!”李老板忿忿不平。
后厨传来"哗啦"一声,小学徒打翻了调料罐。老板骂声混着花椒香飘过来:"作死啊!这罐藤椒比上月又涨五块!"
四、水落石出
年终税企互动座谈会摆着果盘,砂糖橘泛着蜡光。
局长念稿子的声音像老式电报机:“...全年落实减税降费数亿元,惠及企业万余家...”
张老板在底下刷手机,家族群里跳出消息:“二叔工地要不到工程款,喝农药正在抢救。”
穿中山装的老学者颤巍巍举手:“我研究了八年增值税抵扣链,建议对机械租赁等实行简易征收...”
年轻科员小声嘀咕:“简易征收率讨论八个月了,听说建材协会和机械租赁公司正打架呢。”
突然有人摔了茶杯。满脸通红的建材商站起来:“我们规规矩矩开票纳税,结果竞标输给皮包公司!他们成本低十个点,这公平吗?”
会场嗡嗡作响,像捅了马蜂窝。
主持人对旁边录像的年轻人说:“这段要掐掉”,然后敲话筒道:“冷静!有问题走正规渠道嘛...”
散会后,张老板在走廊堵住老学者:“您说这税改像不像治水?大禹他爹堵不住,大禹改疏导。”他摸出皱巴巴的烟盒,“可现在河里既有石头又有垃圾,该先捡哪样?”
老学者望着墙上的“放管服”标语,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夜色吞没了办公楼。保安打着手电巡逻,光束扫过宣传栏里的“减税降费成果展”,照片上企业家的笑脸浸泡在月光里,显得有些模糊。
结语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 0
- 0
-
分享
文章作者:姚先生
文章链接:https://www.caiwu.icu/archives/shui-zhai-zhi-yi-gu-shi-er-yi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