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误通鉴

财误通鉴

2025年二季度经济数据简析:承压前行中的转型曙光

2025-09-30
2025年二季度经济数据简析:承压前行中的转型曙光

近日,国家统计局(7月16日)与财政部(7月25日)陆续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经济与上半年财政数据。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多方公开信息对季度经济运行进行梳理,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一、经济增长:压力仍存但新动能渐显

(一)增速放缓但结构改善

二季度GDP绝对额为3417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45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4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增长5.7%,贡献率保持领先。

(二)消费复苏与投资分化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3%(二季度单季增速未公布),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家电等消费形成支撑。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长2.8%(单季数据未公布),但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亮眼。

(三)外贸承压与新兴亮点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二季度单季数据未公布)。出口呈现韧性,二季度月均出口增速达6.2%,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7%,市场多元化初现成效。

二、财政运行:收入分化下的地方突围

(一)税收结构映射转型阵痛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从4月份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增长2.8%,国内消费税增长1.7%,个人所得税增长8%,但企业所得税下降1.9%,进口环节税收持续承压。

(二)非税收入与地方韧性

上半年非税收入226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1.6%,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增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3%、1.3%、2%、5.7%。

(三)支出聚焦新质生产力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教育支出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273亿元,增长30%,主要受专项债券等资金带动。

三、产业透视:冰火交织中的希望之光

(一)传统引擎减速与新兴赛道崛起

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下降3.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6.5%。相比之下,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良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32.2%、9.2%、6.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8.6%。

(二)就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财政部门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增长9.2%。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

(三)区域发展格局重构

财政政策注重区域协调,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均衡性转移支付下达2.73万亿元,增长7.5%,增强地方财力保障。

四、政策展望:在攻坚期坚定转型决心

当前经济正经历发展方式转变的阵痛与新动能的培育成长。二季度数据显示,虽然传统动能衰减仍在持续,但经济结构转型已呈现不可逆态势。下阶段政策需把握三个平衡:

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平衡: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上半年已下达6583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加杠杆与地方能动性的平衡: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6万亿元,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

外部挑战与内生动能的平衡:出口退税12702亿元,增长11.6%,有力支持外贸出口。

结语

二季度经济数据既揭示了房地产深度调整、外部需求不稳等现实压力,也展现出消费韧性增强、新动能加速培育的积极信号。在部分外贸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的当下,更需要坚定"转型虽难、唯创新生"的信念。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质变,这个过程必然伴随调整,但方向已经明确,路径日益清晰。未来需通过更精准的产业政策、更灵活的财政工具,在破立之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作者:姚先生

文章链接:https://www.caiwu.icu/archives/2025nian-er-ji-du-jing-ji-shu-ju-jian-xi-cheng-ya-qian-xing-zhong-de-zhuan-xing-shu-guang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 0